启发式教学管见-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启发式教学管见-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05-09-23    来源:    点击:

  白银市二中  杨小花



  一,启发式教学正确地指向教学目的的实现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以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他的这段话是对启发式教学正确的有力佐证。启发式教学明确认定,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具有学习的极大主观能动性和蓬勃活力,因而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引导启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渴望,激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在切实透彻领会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灵活地运用所学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启发式教学是正确地指向教学目的的。


  二  启发式教学指向学科的前沿、未来和学生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包含着一个科学的认识,即客观地承认了教师本身和学校教学的局限性;启发式教学也蕴含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即相信并期待学生将来能在学科领域有所作为。


  孔子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


  意思是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个乡下的农民问我,对他的所问我本来一点也不知道,但我把那个问题的正反两面仔细盘问后,尽力向他说明白。”庄子也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先哲们的这些话里有自谦的成分,更有客观地承认。事实上,任何一位教师,即使学问极其渊博,在所教学科领域里造诣极其深厚,也不可能将所学科的知识全部掌握,他不可能未卜先知地完全掌握该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也不可能把该学科现在和未来的所有知识一揽无余地全部教给学生。这说明,老师本身以及学校的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极大局限性,老师和学校不可能替学生包打天下,不可能使学生毕业离校时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地“博士”;学校的教学只是学生一生学习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从学校毕业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习活动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更广阔的知识有待他自己独立地去进一步掌握,更繁难复杂的问题有待他自己去研究解决,更高深的境界有待他自己去探索开拓,无限辉煌的业绩有待他自己去奋力创造。而这一切,教师和学校只能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做铺垫,绝不可能代替学生去完成。教师和学校为学生着想的噍一正确途径就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逐步增益其智能,并且养成克难点奋进的意志品质,养成乐学不倦的浓厚兴趣,在离开老师和学校时能独立学习、自主研索,顽强地向学科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挺进,去发现、去创造。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步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他还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  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中外教育家的这些著名论述,可使我们对启发式教学的科学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启发式教学指向学生的社会生活


  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高扬着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旗帜。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适;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把处理政事的任务交给他,却干不了;派他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地应对;读得虽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话从反面指出,读死书,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无所作为,即使书读得多也没有用处。美国教育家赫钦斯也说:“什么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参加工作。”


  他们的话从正面指出教育要培养出有能力、有责任心并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


正是认识到学生最终必须投身于社会生活,要使之面对既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不至于不知所措,而能够适应并且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