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白银二中 高秀英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从最初的废除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已进入到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改革阶段。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便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
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得有问题的事情上看出重要问题”,这就是创新能力。也正是有了这种能力,牛顿才在世人看似平常的事中看出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才在人们并不觉得有何问题的现象中发明蒸汽机。因此,怎样使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发展成为稳定的创新能力,为一生的创造奠定基础,已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以知识为基础
语文是传递知识、吸收知识的唯一工具。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一切学问活动都难以进行。读书、作文、交际以及科学活动、操作实验都需要学好语言。学习语文,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语文营养,获得优美的文字材料,陶冶美好的情操。所以,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这才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如俄罗斯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
二、培养质疑精神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独立性强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科学的怀疑态度。一个对新旧事物一律不疑的人必然是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者。这种人根本不会有什么创造发明。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今人顾颉刚先生也说:“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所以,不仅每一堂课要注意启发学生提出疑问,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善疑能力,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才能造就不迷信、好思考、敢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三、加强发散型思维的培养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能力的特征之一。发散型思维和收敛型思维,都是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向是以培养收敛式思维为主的。无论讲课、考试、作文,都限定学生在同一范围、同一答案、同一题目中思考,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要改变这种状况,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学生中加强发散型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灵活机动,它没有把思维方向定死,而是呈开放式的,使人们的思维处于活跃、多向、立体的动态境地。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眼界。我曾让学生写过一篇《谈交友》的议论文。在做准备活动时学生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多数学生认为要交比自己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为友,或志同道合的人为友:而个别学生却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要交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为友,以自己的言行感染他,大家共同进步。经过大家共同讨论认为几种观点都有道理,我特别表扬了后一种观点。这种采取一旦发现,便大力肯定,表扬一个,鼓励一片,以提高学生异向思维的积极性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积极思维、质疑问难。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生动活泼之中,让学生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去充实、去探索、去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全面、迅速地成长。总之,学生的创造性与发展潜力,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地追求,才能得到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