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换位法”尝试-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05-09-21 来源: 点击:
□郝学锴
(白银市二中,甘肃 白银 730900)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换位法”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5)06-0049-01
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呢? “换位法”教学能做到这两点. 所谓“换位法”就是在教学中尝试将让师生互换位置,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而教师则侧重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换位法”包括创设环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拨释疑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1、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把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深理解。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算房屋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取涂料、需要多少涂料;工人的工钱如何;明确了这些因素后,学生就能计算费用的多少。
2、以旧引新,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掌握一种新知识,可通过与它联系的旧知识来自然地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初三几何“弦切角”一课,首先,创设情境:如图1所示,∠cab是什么角?有什么特征?(投影演示)启思:将圆周角∠cab的一边ab以点a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产生多少个圆周角?若旋转至与圆相切时停止,得∠cab’如图2,则∠cab起了什么变化?变化后的∠cab有什么特点?还是圆周角吗?为什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