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迷”上地理课-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白银市第二中学 刘俊田
地理课不同于“主课”,没有家长的大力支持,地理老师一般不是班主任,学生不会因“害怕”而用功。在家庭、学校、社会,地理课常常被忽视。但地理研究的命题却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人地关系。所以,地理课还要学,而且要学好。那么,任何上好地理课?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让学生“迷”上地理课。为此,我作了大量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做法。
一、寓地理知识于故事中
中学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道出一两则小故事,占时间不多,效果极佳。如在讲生态平衡时,可讲澳大利亚为了消除草地上厚厚的羊粪从中国引进“屎壳螂”的故事;讲密度流时,可讲二战时,德军潜水艇利用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做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入海峡,袭击盟军的故事;讲日界线时,可以讲历史上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后,发现“丢失”了一天的故事。恰到好处的故事,可以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使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
二、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谚语、谜语、诗词、歌曲,可以使地理课堂群情激昂,妙趣横生。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富有哲理性。用它说明问题简洁生动,易于理解。如,在讲食物链时引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毛虾吃硅藻”来说明这种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在讲气候的垂直分布时,我引用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在讲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时,引用新疆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效果极佳。
诗词歌曲,朗朗上口,运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效果。如讲内蒙古草原时,师生朗诵古诗“敕勒川,阴山下……”,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而且加深了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在讲黄河时,师生合唱《长江之歌》。美丽雄壮的歌曲,把学生带到了高山大川,本是枯燥的课堂,却变成了一次愉快难忘的旅行。
猜谜同样使学生着迷。在地理教学中,把一些重要地名、地理名词作为谜底,精心设计谜面,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来一个小小的插曲,不但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思维,还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如,在讲完《中国民族》一节之后,我出了一则谜语。谜面为“文成公主回娘家”(打中国民族名三个)。学生结合地理、历史知识苦苦思索得出结论:藏、回、汉。猜出谜语的同学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其他同学齐叹“妙!”
三、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引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说明地理问题,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对老师产生敬佩之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时,引用物理学“右手定则”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在《人口迁移》一节,讲到帝国主义“招工”开发东南亚时,让学生回忆语文课文《包身工》一文主人公“芦柴棒”的悲惨经历,让学生认识到“招工”掩盖下的罪恶。又如,在讲喀斯特地貌时我用化学方程式co2 h2o caco3 ca(co3)3效果很好。
四、 重视应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