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白银市第二中学 刘俊田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者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在学习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自主参与、积极参与,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研究性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
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有别于科学家从事的探究工作
谈到研究性学习老师同学们往往产生一种误解,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科学家从事的科学研究,高深莫测。实际上,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接受学习是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一样需要提出问题,但是它们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收集实证资料,但与科研不同的是在收集实证资料过程中能够更多的获得和利用他人的帮助。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都能够产生新知识,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知识有限,探究式学习产生的新知识只是针对学生本人而言。
二、教师如何面对研究性学习
教学实践的理论性与理论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有一个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问题,这就是知所以然。老师教的书本知识主要是一些理论,这些理论也有一个与实践联系的问题。这就是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把教学活动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来思考、把握,是教学实践的理论性;把教学活动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联系,是理论学习的实践性。
兴趣的广泛性与学习的渗透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地去研究、去探索。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除了本专业外,对其他学科有广泛的兴趣,能够渗透性学习,达到由专才向多能转变,这是新时期的教育提出的要求。
兴趣广泛性与学习的渗透性有着密切联系。各科教学在内容上、方法上乃至人文与数理精神上的相互渗透,是一种趋势,了解邻近学科或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能够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对一个专门课题的研究,也经常需要邻近学科有关知识的支持;新的学科更往往是在几个边缘学科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