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与科学人文精神-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数学教育与科学人文精神-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2005-05-16    来源:    点击:


  中学二级教师  张艳梅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传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要培养公民一定的科学人文精神,数学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我国的数学教育从重视数学知识的“双基”教学、“能力”培养,到近年提出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审美直觉以及德育渗透教学研究,标志着数学教育观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数学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教育不仅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还重视审美直觉、形象思维的培养,此外,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也日益受到数学教育界的重视,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辨证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更为深层次的数学精神——科学人文精神,将成为数学教育德育功能中的一个崭新课题。数学知识并不等于数学精神,精神是一种文化,它不具有实体的存在性。要把数学中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在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是数学教育中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其价值辐射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领域。数学不仅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应充分挖掘学科教育的人文价值,重视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数学教育中进行科学与人文教育整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文化价值的研究为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的实践使得数学教育中进行科学人文精神培养由理想能够成为现实。那么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严谨、朴实。数学的一个特点是严密,数学的结果不需要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更不允许有任何夸张。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精神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浮夸之风、华而不实之风大量存在。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数学精神的培养有助于纠正这种不正之风。


  2.诚实、求是。这是数学科学人文精神的本质特征。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有摸棱两可的情形,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它的本质要求我们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的结论只符合逻辑的论证,不会盲从任何一个权威。其中的任何一步证明、任何一个结论的获得都必须有根有据,因此,数学中内含的品格能使人杜绝偏见,客观公正,不屈服于权威,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具有独立的人格。


  3.勤奋、自强。数学不像音乐、文学那样容易让人入迷,学习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投机取巧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过程的学习,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思维才会活跃起来,从而培养人们顽强的意志和探索精神。


  4.理智、自律。这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数学中的“规则”,即逻辑上的合理性,是每一个问题解决都必须自觉遵守的数学规则,也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先决条件。这种通过由数学熏陶所产生的数学敬畏感能够迁移到人和事物上,因为它本质上上对秩序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对秩序的自觉遵守,使人们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法规等的内在自我约束力量,并进而发展为由他律性走向自律性。


  5宽容、谦恭。这是数学认识论的根本前提。人并不是完美的,都是会犯错误的。教师不应当是权威,要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出错,有时为了教学艺术的需要甚至故意出错。数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界未解之谜的活动,不能排除错误和失误的可能性,数学家经常是在试错的情况下向正确的方向推进的。在数学研究和探索未来的活动中,如果只有怀疑意识和批判理性而没有谦恭的态度,最后就会走向独断,走向偏执。在数学发展中,人们需要而且是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宽容、民主的,我们不但能够自由和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能够充分尊重不同见解发表的权利。


  6开拓、创新。这是现代科学文化人的一个基本素质。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创造性人才,而数学中对定理、结论以及解题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数学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猜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杜绝以教师为中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千变万化,其妙无穷,即使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能想尽所有解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一题多解、巧解、解法最优化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