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报”活动–语文走向生活的桥梁-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中学一级教师 马振华
记不得从什么年代开始,语文学科成了学生最无奈、最头疼、最不感兴趣的课,成为教育界是是非非最多的课。事实求是地讲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或都或少地感受到这种尴尬,其实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博大精深,妙趣横生的语文面临这种尴尬局面。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出台,无疑为我们清楚准确的回答上面的疑问。传统的语文教学的观念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在教学评价上忽视学生的语文技能的形成和运用。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性,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学生始终处于逼迫、被动的状态下硬着头皮学习。因为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学习、考试的内容生活中又没用武之地,一旦书本学习不能成为改变命运的敲门砖,语文课程自然也就成了学生最无奈、最头疼、最不感兴趣的课。为了改变学生对语文态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也是为了配合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特做了“趣味语文报”俱乐部活动尝试。
这个课题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的。我们在开始着手搞校本课题开发时就首先考虑到了下面几个具体问题:1学生是否兴趣。2是否切合我们的学生实际。3客观物质条件是否达到要求。4我们自身能力能否胜任。这几个问题中兴趣是最关键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兴趣就不会持久。为此我们在学生兴趣方面,广泛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学生热中于手机短信的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能否在短信上做文章?考虑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我们觉得收集手机短信趣味性是有了但教育性不足。不过我们还是由此得到启发,由短信的丰富性联想到了语文资源的丰富性,由收集短信联想到了汇集语文知识。用什么方式呈现出来呢?开始我们想到了时尚的电脑网页制作和网络交流,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的物资条件,这个想法就打消了。最后我们决定用最切合实际的手工摘抄的方式。这样可谓一举多得,非常符合我们的初衷。1激发学习语文兴趣,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2提高学生语文读、写、画、评能力。3将语文学习融于生活之中最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最主要的还在于 我们的活动能否持续下去,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感兴趣,而“趣味语文报”最大特色在于趣味性,这就解决了学生兴趣问题。第二,“趣味语文报”俱乐部的创建不需要复杂高级的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的技术支持,也不需要学生有多深的专业水平。这点特别适合我们的学生实际。第三,我们的“趣味语文报”属于文摘类手抄报,其素材来源非常广泛,便于学生收集整理,有助于让学生品尝到的成功喜悦。这就更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的“趣味语文报”俱乐部就这样诞生了。
“趣味语文报”俱乐部,是她的名号。她的实质就是手抄报,关键是我们要有创新。不然,学生是不买我们的帐的。我们的创新就在与趣味性和语文知识的结合,系统性和专题性的结合。我们的实施过程是首先组织好语文学习爱好者谈话激趣。然后给他们讲明我们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再给他们明确任务。告诉学生“趣味语文报”的创办分四个步骤:一、收集有关语文知识的资料。二、将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出来;三、学习小组合作编辑出一份报纸来。四、一定时期后,按专题归类整理成册。这里收集和整理非常重要,我们要指导学生收集哪些资料,如何去收集。拿收集内容来说凡带有趣味性与语文有关的材料都是我们收集的对象,我们让学生按照文字、文学、文化逐步扩大收索范围广泛地去收集资料。这之后,再拿到一起归类整理誊写成一份报纸。我们也可以根据某一专题、某一节日、某一习俗、某一文化现象去收集整理一期或几期报纸以突出趣味语文报的系统性。
这个活动我们也只是尝试阶段,谈不上有什么经验。我这里粗略地谈点体会吧。
“趣味语文报”活动课程最主要的特征有这几点:其一,它是语文课程的一种,也需要教师的参与,并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其二,“趣味语文报”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并将语文课程内学到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进行运用,使之熟练并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挺进,在使语文的工具性得到掌握的同时,使之与语文的审美性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审美理性”。其三,“趣味语文报”活动课程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语文学习冲动,并努力通过活动课程使之定型,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并促进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学生的创造精神。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