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高中语文备课授课中的取舍-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有一条基本的、又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做,既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更使学生受益终生。为此,各科老师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方法较多,各有千秋。笔者也不甘落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却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我们敢想敢说了,写作有意思了,学得轻松了,成绩提高了”。因此,笔者将几点认识和做法总结出来,与同仁切磋。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毕恭毕敬地听。教师强占了大量的时间,由课堂上的主导变为主体,学生也就由主动求知变者为被动接受者。于是学生根本无法当堂消化教学内容,只好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复习巩固。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说,长此以往,教师恐怕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戕害生命的刽子手,忽视能力,抹杀天性。更何况这样的教学根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目前如火如荼地进行的素质教育潮流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了解脱自己,激活学生,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坚决履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为”,即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选教材,注重方法,精讲精练。“不为”,即不搞满堂灌,不搞一言堂,不搞题海战,不做空洞分析,杜绝面面俱到的讲解。
一、 认真备课,精选内容。
教师的功夫在课外,学生的效益在课内。教师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恰当地取舍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否则,以己之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就拿高中语文第二册小说单元来说,教师首先要对四篇小说的教学重点烂熟于心。《祝福》:环境描写,人物悲剧产生的根源。《边城》:人物人物身上洋溢出来的人性美,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荷花淀》》:人物性格,清新质朴的语言,景物描写。《套中人》:沙皇政府忠实卫道者们的反动腐朽的本质,别里科夫的形象,语言的讽刺意味。归纳一下,小说教学的重点不过就是三点:人物形象,环境(景物)描写,语言特色。认真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找到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据此取舍内容,突出重点。如本单元,教师就可以将祥林嫂和别里科夫的形象分析作为示范,向学生展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和常见的分析方法,暗示学生:任何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与特定时代息息相关。学生就可依据这些方法和规律分析翠翠和水生嫂的人物形象了。再如学习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只需拿其中的一篇做示范,而把其它课文中的相同内容作为设题训练的材料,在训练中指出其不同点就行了,根本不需要篇篇都讲环境描写。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内容重复所造成的逆反;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完成了能力的迁移。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重方法,精讲精练。
吕淑相先生曾主张语文教学至少应将三分之一的时间交给学生,这是非常高明的见解。素质教育条件下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挤出课堂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注重方法,精讲精练。
教学方法种类繁多,不一而足。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呆板单一、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不少语文老师有这样的感叹:“学生对语文不重视,上课睡大觉,做其它课的作业,底下传条子。”记得刚上讲台的那几年,我也有同感。后来我在无意中发现,问题并不完全出在学生身上,而更多的则是老师的问题。一次《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授课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成了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起点。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为了改变说明文教学的枯燥乏味,我就采用了图片展示和学生分小组讨论、选组长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在创设的具体情境中认识荔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效地避免了以往教学中翻来覆去不遗余力地讲解,而收效甚微的弊病,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分小组讨论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的机会,创设了展示才华、锻炼表达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领会方法,在比较激励中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我们发现自己还真行”,“原来我们班藏龙卧虎”。
- 上一篇:
- 下一篇: